《社会学概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4)
一、考核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理论;了解社会学发展简史;建立对社会学专业的整体认识。逐步学会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为学习社会学各分支学科奠定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1、了解并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学知识体系。
2、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社会问题。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社会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社会;社会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越轨与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建设。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学的概念及其学科特点
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学产生的学科条件。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及其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社会学与管理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具体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与方法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学习社会学的方法。
第二章社会
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
社会的涵义。社会的构成要素。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社会的结构和功能
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功能。
第三节社会类型
社会类型划分的标准。主要的社会类型。
第三章社会文化
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的涵义。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第三节文化的结构
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文化绝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差异、文化圈与文化震惊。
第四节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社会或民族标志功能。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文化的社会凝聚功能。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的意义。研究社会化的不同角度。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主体。
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社会角色扮演
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的类型。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失调与调适。
第五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
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社会互动的情境。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四节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的涵义与特征。集合行为的理论。集合行为的典型形式。
第六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涵义。社会网络的理论。社会网络的特征。社会网络的功能。
第二节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涵义。社会群体的类型。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基本特征。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及其社会影响。
第四节婚姻与家庭
婚姻与家庭的涵义与类型。婚姻与家庭的特征。婚姻与家庭的功能。婚姻与家庭中的两性关系。
第七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
社会组织的涵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第二节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结构的涵义。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的涵义。社会组织管理理论。社会组织管理方式。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组织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形成过程。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特点。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功能与发展。
第八章社会制度
第一节社会制度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特征与类型
社会制度的特征。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三节社会制度的功能
社会制度的功能。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
第九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社会地位及其差别。社会分化及其类型。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
第二节社会分层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第三节社会分层的方法
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社会分层的定性研究。社会分层的定量研究。在社会转型中调整社会分层结构。
第四节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的建立。
第十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理论
社区的概念。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社区要素与发展
社区的要素。社区的发展。
第三节社区建设与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城乡协调发展。
第四节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的涵义。虚拟社区的特征。虚拟社区的功能。
第十一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社会变迁的根源。社会变迁的机制。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的涵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条件。迟发展效果。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节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中国社会现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性及其方向。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优势与劣势。
第十二章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越轨行为
社会越轨的涵义与类型。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社会越轨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社会控制的特征。社会控制的功能。
第三节社会控制体系与过程
社会控制体系。社会控制的过程。社会控制的度。
第十三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工作的价值与功能。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三节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的涵义与构成。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社会保障的功能与意义。
第十四章社会建设
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涵义与特征
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的特征。
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理论。节约型社会建设理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论。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第三节社会建设的内容
建立社会价值体系。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网络。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戴维.波普洛(美).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