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综合(二)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初步掌握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中主要模型的建模方法、局限条件和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3)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可以结合理论模型和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量化分析。
(二)考试内容
1.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经济学的定义、欧美学者与中日学者对其不同的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
关于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区别。
2.马歇尔难题和垄断竞争理论
(1)马歇尔难题
马歇尔对产业经济学的贡献、马歇尔难题的含义、马歇尔对成本递减行业的研究、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如何理解外部规模经济。
(2)垄断竞争理论
陶西格—庇古争论、张伯伦对新价值理论的探索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两条需求曲线、垄断竞争模型的切点解、垄断竞争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及其原因。
3.垄断理论
(1)垄断模型
求解垄断模型、垄断定价的一般性原则。
(2)垄断的福利分析
哈伯格三形(如何计算)、X-非效率、寻租的福利损失、福利计算(社会总福利、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的计算)、垄断的动态收益。
4.寡占理论
(1)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的假设与求解、最优反应函数(含义、斜率)、策略性替代与策略性互补的含义、古诺模型的福利分析(社会总福利、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的计算)、古诺模型与囚徒困境的比较、多厂商古诺模型的推导、长期竞争均衡与长期古诺均衡的比较、过度竞争和过度进入的含义及解释。
(2)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的含义和求解原则、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纳什均衡的多重解问题、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完全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主要特点和标准表述、完全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求解方法、逆向归纳解。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假设与求解、如何理解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中的共同知识、可置信的承诺、多厂商的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3)伯特兰模型
生产同质产品的伯特兰竞争模型、古诺—伯特兰悖论的含义及其解释、解开伯特兰悖论的思路、考虑产品差别的伯特兰模型和考虑产品差别的古诺模型(两者的比较)。
(4)霍特林模型
霍特林的线性城市模型、霍特林模型的假设与设定、霍特林模型中的正常最优反应函数、最小差别化原理、霍特林模型的扩展、最大差别化原理、霍特林模型的缺陷及评价。
5.进入壁垒和进入阻止
(1)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含义(贝恩、斯蒂格勒、魏茨泽克的定义之不同)、进入壁垒的主要影响因素(比较贝恩和斯蒂格勒的观点和解释)、进入壁垒的经验研究结果、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2)进入阻止
进入阻止策略性行为的涵义、进入阻止策略性行为的种类、投资于过剩生产能力(斯彭斯模型)、斯彭斯模型中的不可置信威胁、阻止与容纳、限制性定价的涵义及模型理解(简单的BSM模型)。
6.一般价格策略
(1)基本定价策略
成本加成定价法、加成定价与边际成本定价之比较、价格刚性、拐折的需求曲线。
(2)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理论的最早发现者(杜普伊特)、庇古和罗宾逊夫人对该理论的纯理论发展、实施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数量折扣和二段收费制、三级价格歧视、罗宾逊夫人的价格歧视模型。
(3)价格领导制和掠夺性定价
主导企业价格领导的涵义及模型分析、掠夺性定价的涵义及图形分析、实施掠夺性定价的条件。
7.研究与开发
(1)R&D活动与知识溢出
R&D活动的内涵和分类、R&D的风险、溢出效应、技术扩散、知识的性质和创新的种类、专利保护制度。
(2)熊彼特假说
熊彼特假说、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发明(比较阿罗的研究与德姆塞茨的研究)、成本小幅度下降的发明(比较阿罗的研究与德姆塞茨的研究)、市场结构与R&D能力、青年熊彼特与老年熊彼特对于创新的理解。
8.广告
(1)广告的类别、功能与决策
产品属性和广告类型、广告的基本功能、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模型、产品差异化、广告的促销效应。
(2)广告的若干重要特性
广告投入的产业差别、广告的规模经济性、广告成本的性质、广告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9.规模经济与产业集中度
(1)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网络效应
静态规模经济、三种规模经济、动态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有效竞争的概念和标准。
(2)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结构
产业集中度的涵义、产业集中度的测量(集中比率、基尼系数、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市场容量与集中度、产业成长与集中度。
10.可竞争市场
完全可竞争市场的涵义及特点、沉没成本的涵义、可竞争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11.市场绩效及其测量
(1)贝恩对市场绩效的理解
产业技术效率、产业分配效率、产品绩效、产业的技术进步、促销费用。
(2)有效竞争
有效竞争的概念、有效竞争标准(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
(3)市场绩效的测量
贝恩指数、勒纳指数、利润率指标、综合评价。
12.SCP框架与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1)SCP框架
SCP框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研究方法、SCP框架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假说、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对于集中度—利润率假说的争论。
(2)芝加哥学派的观点(结构主义的反对者)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学的思想渊源、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学方面的基本观点、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学的贡献、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
13.产业布局理论
(1)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如何理解产业布局、在经济中引起空间概念的意义、影响产业布局的各种因素、研究产业布局的方法、产业布局均衡的确定。
(2)产业布局理论的早期研究线索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和具体要素禀赋理论)、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区理论、经济区位理论、产业联合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霍特林模型、圆环城市模型)、制度经济学(将交易成本引入区位分析、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发展经济学(大推进理论、增长极理论、因果累积循环理论、中心-外围理论)。
(3)新经济地理与城市经济学
新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模型、中心—外围模型、地方性公共物品供给模型的基本观点。
14.区域经济学概论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若干主要问题、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划分标准、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及其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15.企业区位选择理论
(1)区位分析的基本原理
新古典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结构学派。
(2)区位选择因素
潜在的重要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的差别、区位因素的历史发展过程。
(3)新古典区位理论
运输费用的作用、运输费用紧小的区位、区域垄断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16.区位模式和区位结构理论
分散和集中的区位模式、中心地理论(市场区边界、最佳市场区的形成、中心地体系、中心地结构的变化、廖什的解释、局限性)、勃温特对区位结构理论的整合。
聚集效应的经济学分析:内部效应与外部效应、局部化效应与城市化效应、外部效应与帕累托效率、最佳城市规模。
17.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的定义与分类、产业集中度的测度方法和指标、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观点、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赤松要的“雁行原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诱因和机制。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筱原三代平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区位商的计算。
区域经济基础理论、凯恩斯的经济基础模型、输出基础模型、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乘数效应、基础部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乘数估算方法。
区域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18.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区域间的货物和要素流动、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输出基础理论及其主要缺陷。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通过要素流动实现均衡增长、通过区际贸易实现均衡增长。
(1)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极化理论
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部门发展的极化、区域发展的极化、正反馈效应、推动性单位、因果累积循环过程、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
(2)极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和增长中心、中心—外围模型、倒U模型(从极化走向均衡)。
(3)新增长与区域创新理论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模型、创新的定义和创新过程、技术范式和技术路径、工业和技术的生命周期、区域创新环境、新产业区理论、柔性生产和专业化。
19.区域分工和要素流动理论
区域分工的性质和特征、区域专业化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区域分工的经济性和外部性、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
(1)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斯托尔帕—萨缪尔森推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比较优势陷阱。
(2)新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规模经济、技术外溢、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比较。
(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钻石模型(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企业集群。
(4)区域要素流动理论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迁移模型、资本要素的流动及影响因素、技术要素的流动、技术进步的类型、技术扩散。
20.产业梯度推移与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理论
(1)产业转移和技术传播的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特点、区域生命周期理论。
(2)梯度理论
梯度理论的主要观点、影响区域梯度转移快慢和传播强度的三种力量(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对梯度理论的争论、反梯度理论。
(3)区域技术传播理论
新古典区域技术传播理论、累积因果理论、技术差距理论、等级传播理论、新经济地理的传播理论。
(4)区域空间组织理论
累积增长和时空收缩、空间一体化理论、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