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大纲: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dwj  时间:2022-12-07

考试大纲不仅能给你一个复习的方向,还能帮助你梳理整个知识脉络,方便记忆。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考研大纲: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33]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
 
教育学原理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校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四)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和研究教育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及其本质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2.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全民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信息化。
 
(二)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1.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2.教育的主要形态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教育形态的涵义及特点。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人口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1.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二)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三)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坚持教育创新。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社会基础。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强调某些方面的素质。
 
(四)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创新人才的培养。
 
六、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一)德育
 
1.德育与德育功能
 
(1)德育的内涵
 
(2)德育的历史发展
 
习俗性德育及其特征;古代德育及其特征;现代德育及其特征。
 
(3)德育的功能
 
德育功能的概念及分类;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及个体性功能。
 
2.德育目标与内容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的含义;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2)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的含义;确立德育内容的依据;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
 
3.德育规律与原则
 
(1)德育规律
 
德育规律的含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的含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德育模式、途径与方法
 
(1)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的内涵;国内外主要德育模式;德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2)德育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
 
(3)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二)智育
 
1.智育的内涵和意义
 
2.智育的目标
 
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智育的内容
 
(三)体育
 
1.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2.体育的目标
 
获得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品行。
 
3.体育的内容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四)美育
 
1.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2.美育的目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美育的内容
 
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
 
(五)劳动技术教育
 
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生产劳动与技术;家政与家务劳动;公益劳动。
 
七、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的产生;学校的发展;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3.部分国家的学校制度
 
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法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深化不同层级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2.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质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发展;建构终身教育体系。
 
八、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的概念;课程的类型。
 
(二)课程开发
 
1.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及其表述方式;课程目标确定的环节。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基本取向;课程组织的含义及课程组织的要素;课程组织维度及基本标准;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含义、层次和基本取向;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分类。
 
(三)课程改革
 
1.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次课程改革概况;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目标重建;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进展。
 
2.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
 
九、教学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基本内涵;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理论与规律
 
1.教学理论
 
传统教学论的三大里程碑;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
 
2.教学要素、过程及其规律
 
3.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定义;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性原则、伦理性原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三)教学实施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步骤。
 
2.教学环节
 
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定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4.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分组教学、走班制等教学组织形式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内涵;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的功能。
 
(四)中小学教学改革
 
1.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指向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教学评价走向“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并重。
 
2.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改革。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意义;教师的角色。
 
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
 
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特点;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二)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1.班级与班级管理
 
(1)班级的一般概述
 
班级的概念和特点;班级的构成和功能;班级的最高组织形式——班集体。
 
(2)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的概念和特性;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班级管理的原则;班级管理的主体。
 
(3)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策略的概念;班级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
 
(4)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制度管理方法;民主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
 
2.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
 
(1)班主任概述
 
“班主任”的产生;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角色规范;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2)班集体
 
班集体的内涵与特征;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3)班集体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整合班级资源。
 
(三)学生
 
1.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特征。
 
2.学生观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学生应当获得全面的发展;学生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十一、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师与科研
 
1.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回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和工作满意度;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2.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类型
 
3.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
 
指向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指向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指向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指向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二)教育科研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资料搜集与数据采集;资料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论文撰写和成果发表。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
 
十二、当前教育热点与前沿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中国教育史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考试内容
 
1.全面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著名学校;教育著作;教育人物。
 
2.基本把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的内容及其特征。
 
3.初步了解教育人物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情怀。
 
(二)考试要点
 
一、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
 
2.“六艺”;诸子私学;稷下学宫;期会
 
二、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习相远”: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六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
 
2.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3.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六经”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4.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5.教育论著的教育思想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中庸》:“天命之谓性”与“修道之谓教”、“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
 
《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原则、尊师重道。
 
三、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经学;《白虎通义》、熹平石经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曹魏“五经课试法”;西晋“国子学”;刘宋“四学”“总明观”;梁“五馆”。
 
2.隋唐“官学”体系的完备
 
国子监;六学一馆;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北宋三次兴学;“苏湖教法”;“三舍法”、积分法、学田制、《州县学赦令格式》;“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制;社学;义学。
 
2.书院的建立与发展
 
北宋四大书院、南宋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朱张会讲与书院讲会制;太极书院、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书院教育的特点。
 
3.朱熹的教育思想
 
4.陈亮和叶适的教育思想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6.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7.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8.颜元的教育思想
 
六、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
 
马礼逊学校;宁波女学。
 
2.洋务学堂的创立
 
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
 
3.维新学堂的创办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经正女学;京师大学堂。
 
4.清末教育制度变革
 
“壬寅-癸卯学制”;建立教育行政体制:学部;确定教育宗旨;“庚款兴学”。
 
七、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1.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2.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3.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4.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八、中华民国时期教育体制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2.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流行的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乡村教育思潮;工读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3.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4.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九、中华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尚自然,展个性”的个性教育思想。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方针;“手脑并用”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敬业乐群”的职业教育道德规范
 
3.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宗旨;“四大教育”的平民教育内容;“三大方式”的平民教育途径。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
 
“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构造思想;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乡村教育使命;“改变社会现状,建设新文明”的乡村教育目的;以文化改造和精神教育为核心的乡村教育内容;“乡农学校”的乡村教育形式。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创造教育思想: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教育的“六大解放”。
 
6.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
 
7.无产阶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3、教育内容丰富
 
4、教育机构种类繁多
 
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
 
6、知识常是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而流不长
 
二、古代希腊的教育
 
(一)荷马时期的教育
 
(二)古风及古典时期的教育(以斯巴达、雅典为代表)
 
(三)古典时期(后期)的教育
 
智者学派的贡献
 
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
 
1、“美德即知识”(知识即道德)
 
2、苏格拉底问答法
 
(二)柏拉图
 
1、理念论
 
2、灵魂回忆说
 
3、《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4、历史地位及影响
 
(三)亚里士多德
 
1、教育的作用
 
2、灵魂说与和谐教育
 
(1)灵魂说
 
(2)和谐教育
 
3、儿童的年龄分期及教育内容
 
4、论自由教育
 
5、历史地位及影响
 
四、古代罗马的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教育
 
(三)基督教的兴起与教育
 
(四)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
 
2、昆体良
 
3、奥古斯丁
 
五、中世纪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前期的教育(5—11世纪)
 
基督教教育: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二)西欧中世纪后期的教育
 
1、城市学校的兴起
 
2、西欧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意义:
 
(1)是新的社会因素的反映;
 
(2)突破了教会对高等教育的垄断;
 
(3)推动了世俗文化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及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状态,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为文艺复兴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4)标志着现代欧洲大学的起源。
 
六、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拜占廷的教育
 
(二)阿拉伯帝国的教育
 
1、以伊斯兰教义为主导,在教权之下实施,学校多附设于清真寺。
 
2、具有强烈世俗性及宗教宽容性,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3、注重科学教育。
 
4、教育实践发达,但理论比较贫弱,致使其影响力变弱。
 
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
 
人文主义教育的缺点
 
(二)新教教育
 
1、马丁·路德的教育主张
 
2、加尔文的教育主张
 
3、英国国教会与教育
 
(三)天主教教育
 
八、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二)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三)论统一学制
 
(四)班级授课制及学年制
 
(五)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六)道德教育
 
(七)夸美纽斯的历史地位
 
九、近代六国教育的发展(1640-19世纪末)
 
近代教育的总体趋势:
 
就其进步的一面来说,体现为四“化”:公立化、义务化、世俗化、实科化
 
(一)17—19世纪的英国教育
 
1、教育领导体制
 
2、幼儿学校
 
3、初等教育
 
4、中等教育
 
5、高等教育
 
(二)17—19世纪的法国教育
 
1、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改方案及法令
 
2、大学区制
 
3、19世纪的教育
 
(1)初等教育
 
《基佐教育法》《法卢法案》《费里法令》
 
(2)中等教育
 
主要类型:国立中学、市立中学
 
(3)高等教育
 
(三)17—19世纪的德国教育
 
1、17至18世纪的教育
 
2、泛爱主义教育运动
 
3、19世纪上半期的教育
 
4、19世纪后期的教育
 
(四)17—19世纪的俄国教育
 
1、18世纪前的教育发展概况
 
2、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3、19世纪的教育概况
 
(1)1804年的教改
 
(2)20年代后的全面倒退
 
(3)60年代的教改
 
(4)70年代—20世纪初的教育
 
(五)17—19世纪的美国教育
 
1、独立以前的教育概况
 
2、独立以后的教育发展
 
3、南北战争后的教育
 
(六)17—19世纪的日本教育
 
1、明治维新前的教育概况
 
2、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十、洛克的教育思想
 
(一)哲学观点:发展了培根的经验论,提出了“白板说”。
 
(二)论教育的目的、任务、作用
 
(三)论体育与养护(健康教育)
 
(四)论德育
 
(五)论智育
 
(六)洛克的历史地位
 
1、虽非首次,但详细论证了白板说,成为教育学上这一观点的著名代表
 
2、是教育家中第一个用经验论哲学或感觉经验论心理学来建立自己体系的人
 
3、是西方教育史上外铄论这一教育及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宗师
 
4、强调了德育、体育的重要性,赋予了丰富的内容,提高了它们在教育学中的地位。对智育内容、方法也有所贡献
 
十一、卢梭的教育思想
 
1、自然教育理论
 
2、自然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3、自然教育的目标:培养自然人
 
4、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段的教育
 
5、卢梭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对封建专制的极端憎恨,对传统教育的猛烈批判,发出了时代最强音。
 
(2)要求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遵循自然而施教,成为近代儿童研究的先行者及内发论的宗师。
 
(3)驳斥了历史上沿袭已久的“原罪说”及“预成论”的儿童观,确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儿童观。
 
十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目的
 
2、论教育心理化
 
3、要素教育原理
 
4、历史地位
 
(1)是教育史上提倡及实施爱的教育,献身教育的千古楷模
 
(2)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开启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序幕
 
(3)努力根据心理学原理解决教育问题,创立了要素教育理论;还研究了初等教育的一般原理及各科教学法,推动19世纪初等教育的发展
 
(4)首次实施了教劳结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丰富了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十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伦理学思想与教育目的
 
2、论儿童的管理
 
3、心理学与教学理论
 
4、历史地位
 
(1)教育思想总体上反映了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两重性的特点:既有进步的一面,亦不乏保守的一面。
 
(2)首先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并试图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教育学理论。他是近代试图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开山祖
 
(3)许多具体的意见,如关于教学阶段、教学方法、教育性教学原则、兴趣的论述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4)为文科中学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5)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儿童的严格管教,以及主知主义的系统课堂教学,因此后来被杜威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杜威称其心理学是“教师心理学”,而不是“儿童心理学”
 
十四、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
 
2、教育的基本原则
 
3、教学理论
 
4、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5、历史地位:对师范教育与教学理论贡献很大,获“德国教师的教师”之美称
 
十五、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揭示潜存在人体内的“神的本原”
 
2、教育原则:内在发展的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自动的原则
 
3、幼儿园理论
 
4、历史地位
 
(1)顺应19世纪以来发展幼儿社会教育的需要,创立了系统的幼儿园教育理论,对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广泛宣传了幼儿社会教育的思想,组织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
 
(3)使得幼儿社会教育成为教育实际工作和教育理论中的一个独立部门
 
(4)福禄倍尔还研究了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其儿童教育观成为对19世纪末欧美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之一
 
十六、其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欧文的教育思想
 
2、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3、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十七、20世纪前后欧美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
 
(一)欧洲的新教育运动
 
1、新学校运动
 
2、新学校的特点
 
3、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1、进步教育的兴起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进步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末)
 
3、后期进步教育运动(20世纪20年代末~50年代)
 
(三)实验教育学
 
(四)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
 
1、公民教育的含义
 
2、公民的主要资格:
 
3、公民教育的内容
 
4、通过劳作学校实施公民教育
 
5、影响
 
十八、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思想渊源
 
2、儿童发展观
 
3、教育观
 
4、蒙台梭利教学法
 
5、福禄倍尔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比较
 
6、历史地位
 
•由于蒙氏的出现,使得幼儿教育思想多元化了
 
•虽几经沉浮,蒙氏教育思想及教法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蒙氏关于早期教育、智力及心理发展的思想都受到推崇
 
•许多国家建立了蒙氏学校,或推行蒙氏教法,并不断发展完善
 
十九、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
 
2、心理学理论
 
3、社会学理论
 
(二)思想渊源
 
(三)论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长
 
2、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教育即生活
 
(四)课程与教材
 
(五)思维步骤与教学阶段
 
(六)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二十、20世纪上半期的苏联教育
 
(一)教改的第一份重要文件—《统一劳动学校宣言》
 
(二)20年代苏联学校的教改
 
(三)30年代苏联教育的整顿
 
二十一、20世纪下半期的苏联教育
 
(一)50年代末开始的5次教改
 
(二)1964年至70年代初的教改
 
(三)1977年至1984年的教改
 
(四)1984年的教改
 
(五)80年代末的教改
 
二十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二)集体主义教育
 
(三)劳动教育
 
(四)纪律教育
 
(五)马卡连柯的历史地位
 
二十三、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作用
 
(四)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
 
(五)教学理论
 
二十四、赞科夫的教学论思想
 
(一)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二)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
 
(三)赞科夫与凯洛夫教育思想比较
 
(四)赞科夫“新体系”的反响及评价
 
二十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一)论校长工作
 
(二)怎样领导学校
 
(三)必须贯彻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四)论劳动及劳动教育
 
(五)论德育
 
(六)论智育
 
(七)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及评价
 
(八)苏氏理论的特点
 
二十六、20世纪五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对象)民主化
 
(教育手段、内容)科学化
 
(教育管理)法制化
 
(教育联系)国际化
 
(教育年限)终生化
 
(一)英国的教育
 
1、英国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巴尔福尔教育法》:
 
《费舍教育法》:
 
比较重要的方案或调查报告有:《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诺伍德报告》
 
2、二次大战后的教育改革
 
《巴特勒法》(1944年颁布):
 
3、50年代后英国教育的新发展
 
4、《1988年英国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的教育
 
1、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2、二次大战后的教改
 
《郎之万一华伦教改方案》
 
3、1959年的两项教改法令:《教育改革法令》及《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案》
 
4、1975年的《哈比改革法案》
 
5、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富尔法案》(1968)
 
(三)德国的教育
 
1、共和时期的教育
 
2、纳粹统治时期的教育
 
3、战后联邦德国的教育
 
(四)日本的教育
 
1、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2、二次大战后的教改
 
(五)美国的教育
 
1、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2、二次大战后的教改
 
《国防教育法》:美国联邦政府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系战后最重要的教育法令
 
3、战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改革
 
4、战后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5、1965年以后教育的动向
 
二十七、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略)
 
(一)改造主义教育
 
(二)要素主义教育
 
(三)永恒主义教育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五)存在主义教育
 
(六)新行为主义教育
 
(七)结构主义教育
 
(八)分析教育哲学
 
(九)终身教育
 
(十)人本化教育
 
教育心理学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1、广义教育心理学
 
2、狭义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4、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
 
5、西方早期教育心理学思想
 
6、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质化研究
 
6、观察法
 
7、实验法
 
8、调查法
 
9、个案法
 
10、测量法等。
 
二、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1、广义的学习
 
2、狭义的学习
 
(二)学习的类型
 
1、布卢姆的目标分类
 
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3、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
 
(三)学习理论
 
1、联结学说的学习观。
 
2、桑代克联结说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和班图拉的观察学习说。
 
4、认知学派的学习观
 
5、顿悟学习观
 
6、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观
 
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8、人本主义学习观
 
9、建构主义学习观。
 
三、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知识学习的界定与分类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1、陈述性知识概念与表征方式
 
2、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三)学习策略
 
(1)中国古代的学习策略
 
(2)当代心理学的学习策略
 
(四)运动技能的学习
 
1、运动技能的定义
 
2、运动技能的分类
 
3、运动技能的结构
 
4、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5、运动技能的培养。
 
四、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界定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四)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经验类化说
 
4、关系转换说
 
5、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六)迁移能力的促进
 
五、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界定
 
1、问题的界定
 
2、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的界定
 
(二)问题的类型
 
1、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
 
2、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3、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4、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5、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二)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1、纽厄尔(A.Newell)、肖(J.C.Shaw)和西蒙(H.A.Simon)“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2、奥苏伯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模式
 
奥苏伯尔和鲁宾逊(F.G..Robimson)以几何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原型,于1969
 
年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模式。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2)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隙过程
 
(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1、一是算法式(algo-rithm)策略
 
2、启发式(heurisitic)策略
 
(1)手段一目的分析
 
(2)目标递归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6、情绪和动机状态
 
(五)创造力的开发
 
六、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定义
 
(二)动机的分类
 
(三)动机冲突及其种类
 
1、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2、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趋避动机冲突。
 
3、学习动机动机与学习效果
 
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2、需要理论(need theory)
 
3、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4、成就动机理论(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5、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of motivation)
 
6、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五)“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简称LH)
 
(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七、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教师成长经历四个阶段:适应阶段、分化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含义
 
2、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观
 
标题: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原文链接:https://yjsy.hunnu.edu.cn/info/1027/13242.htm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2023考研大纲: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考研复试大纲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录取名单

扫码添加研线老师,打牢基础
2024考研备考择校指导

关闭

研线网

考研调剂

关闭

研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