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611
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导论(10分)
考试内容:
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范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特点。
(2)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形成的四种范式。
(3)了解近年来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文学特征论(20分)
考试内容:
文学的形象特征、意识形态特征、审美特征、文化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外文论史上关于文学本质的代表性观点。
(2)论述文学形象的内涵及其特征。
(3)论述文学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4)理解文学的审美内涵。
(5)了解中西关于“文化”的代表性观点。
(6)理解“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
(7)了解“互文性”的基本内涵。
(三)文学对象论(20分)
考试内容
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文学的真实性。母题与集体无意识。
考试要求:
(1)了解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及劳动说的基本内涵。
(2)理解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提出的“三要素”说的基本内涵。
(3)论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
(4)理解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内涵并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5)了解母题、集体无意识的基本内涵。
(四)文学创作论(20分)
考试内容: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传达。创造个性与文学风格。文学思潮与流派。
考试要求:
(1)了解创作主体、创作个性、文学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概念的含义。
(2)论述柏拉图与陆机的灵感论。
(3)理解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
(4)理解曹丕、刘勰、司空图及法国文学家卜封对风格的看法。
(五)文学形式论(30分)
考试内容: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文学形象的三种至境形态。文学文本。文学体裁。
考试要求:
(1)论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2)理解恩格斯对典型的论述。
(3)理解意境的内涵及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4)了解《周易·系辞》、《文心雕龙·神思》、叶燮《原诗》的“意象”观。
(5)理解文本的内涵及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提出的文本层次论。
(6)了解“意蕴”的基本内涵。
(7)论述网络文学的内涵及特点。
(8)了解蒙太奇、三一律、悲剧、喜剧的内涵。
(六)文学接受论(30分)
考试内容:
文学接受的意义、过程。文学批评。
考试要求:
(1)了解文学接受、二度创作、潜文本、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误读、共鸣、延留、酷评的基本内涵。
(2)论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一命题。
(3)全面理解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读”现象。
(4)对普希金“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与缺点的科学”这一命题加以论述。
(5)理解“社会历史批评”的内涵,并运用这种批评方法评价具体作品。
(6)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法评价具体作品。
(7)理解“本体批评”的内涵,运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分析诗歌作品。
(8)理解恩格斯提出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内涵,运用这一标准评价文学作品。
(9)理解批评家的职责和修养。
(七)文学价值论(10分)
考试内容:
文学价值的生成与表现。
考试要求:
(1)理解文学价值的多元性,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2)理解文学价值是由文学接受直接生成这一特点。
(八)中外文学理论比较论(10分)
考试内容:
中外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印象式批评”的基本内涵。
(2)理解“诗言志”的内涵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影响。
(3)论述中国古代文论将文学生命化这一基本特征。
(4)理解西方文论高度系统化、理论化的特征。
(一)余三定主编:《文学概论》(第三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二)《文学理论》(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三)顾祖钊主编:《文艺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考试科目代码:802
考试科目名称:中西文论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中西文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思维能力辨别是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三)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四)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论史”部分,50%(75分)
1、先秦文论
[1]中国古代文论的萌生
考试内容:
《易经》、《尚书》中的文学观念。
考试要求:
(1)了解《易经》中“言有物”、“言有序”的内涵。
(2)理解《尚书·尧典》提出的“诗言志”内涵及其作为“中国诗论开山纲领”的重要意义。
[2]孔子
考试内容:
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考试要求:
(1)论述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2)理解孔子提出的“思无邪”内涵。
(3)了解孔子“文质并重”的观点。
(4)理解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内涵。
(5)了解孔子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
[3]孟子
考试内容:
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说。
考试要求:
(1)理解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这两种批评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内在联系,准确把握“以意逆志”之“意”的含义。
(2)理解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内涵及其对后世“文气”说的影响。
[4]老子
考试内容: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虚静”说。
考试要求:
(1)理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内涵。
(2)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内涵。
(3)理解“虚静”、“玄览”说。
[5]庄子
考试内容: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考试要求:
(1)理解庄子的“道论”及与其文艺美学思想的关系。
(2)了解“天乐”、“解衣般礡”、“言意之表”说的内涵。
(3)了解庄子的“虚静”、“心斋”、“坐忘”说。
(4)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论。
(5)论述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
(6)理解庄子文艺美学思想是对老子的全面继承和发展。
2、汉魏六朝文论
[1]司马迁
考试内容: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考试要求:
(1)了解“发愤著书”说的基本内涵。
(2)理解“发愤著书”说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继承和发展。
[2]《诗大序》
考试内容:
《诗大序》的文艺思想。
考试要求:
(1)理解情志统一说、六艺说的基本内涵。
(2)了解《诗大序》对诗与政治关系的论述。
[3]曹丕
考试内容:
曹丕的“文气”说。
考试要求:
(1)了解曹丕“文气”说的具体内涵。
(2)正确评价曹丕的“文气”说。
[4]陆机
考试内容:
陆机的文学创作论。
考试要求:
(1)了解陆机关于艺术想象的论述。
(2)了解陆机对灵感的论述。
(3)理解“诗缘情而绮靡”的内涵及重大意义。
[5]刘勰
考试内容:
刘勰的思想特征。《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试要求:
(1)了解刘勰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的思想特征。
(2)论述《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
(3)了解“神思”、“意象”、“隐秀”、“风骨”、“六观”概念的内涵。
(4)了解刘勰文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6]钟嵘
考试内容:
钟嵘的“滋味”说、“直寻”说、“自然英旨”说。
考试要求:
(1)理解“滋味”说的基本内涵及影响。
(2)了解“直寻”说、“自然英旨”说的含义。
3、唐宋金元文论
[1]白居易
考试内容: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论。
考试要求:
(1)理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基本内涵。
[2]韩愈
考试内容:
韩愈“不平则鸣”的文学创作思想。
考试要求:
(1)了解“不平则鸣”说的基本内涵。
[3]司空图
考试内容:
司空图的诗歌美学思想。
考试要求:
(1)了解“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出处及基本内涵。
[4]黄庭坚
考试内容: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
考试要求:
(1)了解“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具体内涵。
[5]严羽
考试内容:
严羽诗论的基本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试要求:
(1)了解“别材、别趣”、“妙悟”、“兴趣”概念的基本内涵。
(2)理解严羽“诗禅说”的内涵及其所受前代文论的影响。
(3)了解严羽“以盛唐为法”的基本内涵。
(4)了解严羽诗论对后代的深远影响。
(5)了解“诗话”这种文论体式在两宋的发展情况。
[6]元好问
考试内容:
元好问《论诗绝句》中的文学思想。
考试要求:
(1)了解以绝句形式论诗的历史。
(2)了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主张。
4、明清文论
[1]前后七子
考试内容:
前后七子“倡言复古”的文学思想。
考试要求:
(1)理解李梦阳复古主义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2)了解前后七子文学思想的一般性和个别性。
(3)理解王世贞诗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4)理解谢臻关于诗歌创作、诗歌鉴赏的基本观点。
[2]李贽
考试内容:
李贽的“童心”说。
考试要求:
(1)了解李贽“童心”说的基本内涵。
[3]公安派三袁
考试内容:
公安派三袁的“性灵”说。
考试要求:
(1)了解袁宏道以“性灵”为中心的文学思想。
(2)了解公安派文学主张的核心是提倡抒写性灵,反对模拟古人。
[4]叶燮
考试内容:
叶燮《原诗》的“理、事、情”论和“才、胆、识、力”论。
考试要求:
a)了解“理、事、情”的基本内涵。
b)了解“才、胆、识、力”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关系。
c)了解“胸襟”说或“诗之基”说的基本内涵。
[5]金圣叹
考试内容:
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
考试要求:
(1)了解“评点”的含义。
(2)了解“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的基本内涵。
(3)了解金圣叹提出的文章“三境”说的基本内涵。
(4)了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性格”论。
(5)了解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对后世的影响。
[6]李渔
考试内容:
李渔的戏剧文学创作理论。
考试要求:
(1)理解李渔提出的“结构第一”思想的基本内容。
(2)了解李渔关于戏剧语言“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的基本内涵。
[7]王士禛
考试内容:
王士禛的“神韵”说。
考试要求:
(1)了解王士禛“神韵”概念的基本内涵。
(2)理解王士禛“神韵”论的主要特点。
(二)“西方文论史”部分,50%(75分)
1、古希腊罗马文论
考试内容:
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代表性观点。
考试要求:
(1)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
(2)了解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
(3)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模仿论”。
(4)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2、中世纪文论
考试内容:
中世纪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学观念。
考试要求:
(1)了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及象征理论。
(2)理解托马斯·阿奎那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3、文艺复兴文论
考试内容: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学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但丁的俗语观。
4、新古典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新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了解布瓦洛文论中理性原则与自然原则的关系。
5、启蒙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启蒙主义时期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学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莱辛对“诗”和“画”的区分,并从这种区别中深入理解诗的特质。
6、德国古典文论
考试内容:
德国古典文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康德文艺思想的突出特征。
(2)理解席勒提出的“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内涵。
(3)理解歌德的“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一命题并了解歌德对艺术和自然关系的看法。
(4)理解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7、浪漫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弗·施莱格尔的文学创作主张。
(2)理解华兹华斯提出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一命题。
8、现实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别林斯基形象思维理论的内涵。
(2)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命题。
(3)理解巴尔扎克对典型的看法。
9、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论
考试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丹纳提出的“三要素”说。
(2)了解唯美主义的主要特征。
(3)了解象征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0、心理分析文论
考试内容:
心理分析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考试要求:
(1)了解心理分析文论的主要特点。
(2)理解弗洛伊德提出的文学创作是“性本能冲动升华”这一命题。
(3)了解“俄狄浦斯情结”的基本内涵。
(4)理解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基本内涵。
11、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考试要求:
(1)了解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诞生的时间、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了解“陌生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3)正确评价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4)理解什克洛夫斯基关于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5)了解“文学性”概念的基本内涵。
(6)理解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12、英美新批评文论
考试内容:
英美新批评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
考试要求:
(1)了解英美新批评崛起的历史因素与理论因素。
(2)了解艾略特“非个性理论”的内涵。
(3)理解瑞恰兹的语义批评理论和语境理论的基本内容。
(4)理解兰色姆关于“肌质”与“构架”的内涵。
(5)了解“细读”、“悖论”与“反讽”的含义。
(6)理解退特“张力论”的基本内涵。
(7)理解韦勒克提出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13、结构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考试要求:
(1)了解结构主义文论的总体特点。
(2)理解罗兰·巴尔特的“零度写作”理论。
(3)了解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概念的内涵。
14、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产生的历史语境、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基本理论观点。
考试要求:
(1)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产生的历史语境。
(2)理解卢卡契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3)了解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
(4)了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的基本内涵。
(5)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鲜明特征。
15、读者接受文论
考试内容:
读者接受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考试要求:
(1)理解英加登的文学作品层次论。
(2)了解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的含义。
(3)了解姚斯的文学史理论。
(一)张少康、刘三富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5年版。
(二)曾繁仁主编:《西方文学理论》(第二版,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F202
考试科目名称:文学批评与写作
细读列出的文本,或古今中外的诗歌,或古今中外的散文,或古今中外的小说,运用某一种或多种批评方法,从文本出发,写一篇三千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例如:细读下面两首歌颂母亲的诗歌,写一篇评论文章。要求:1、体现评论文章的体裁特点,不可写成抒情散文或泛泛而谈的读后感。2、字数在三千字左右。
诗一:
郑敏《金黄的稻束》
金色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稻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诗二:
舒婷《呵,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考试科目代码:J203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
一、考核目标
(1)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文学史发展脉络及基本规律的能力。
(2)考察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学史现象、文学思潮与流派,主要文体的特征及发展演进等的掌握程度及理解、分析能力。
(3)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论述题:1题,共20分。
4、综合分析题:4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核内容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占50%,唐宋文学占50%,元明清文学占50%。
(一)先秦文学
1、绪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及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2、上古神话: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我国神话的保留情况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诗经》:《诗经》的编定、体制和流传;《诗经》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
4、先秦叙事散文: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尚书》的基本内容;《春秋》的体例与笔法;《左传》的名称、体例及与《春秋》的关系;《左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国语》及《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5、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地位和影响。
6、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响;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二)秦汉文学
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
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的成书、体例及文学成就;李斯的散文;贾谊的政论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3、汉赋:汉赋的特征及繁荣原因;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的题材内容及艺术表现;汉赋代表作家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及其他赋家的创作及在赋史上的贡献。
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家世生平与《史记》的成书;《史记》的体例与思想内容;《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5、两汉乐府诗:乐府与乐府诗;汉代乐府诗的分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乐府诗的发展演变。
6、《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汉书》的叙事笔法;《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
7、东汉文人诗:东汉文人诗的主要作家及创作特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情况;乱世与乱世文学;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佛教对文学的渗透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2、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操的文学成就;曹丕的文学贡献;曹植的五言诗成就与特色;建安七子及蔡琰《悲愤诗》;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3、两晋诗坛:太康诗风的特征;陆机、潘岳的文学成就;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4、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生平与思想性格;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5、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西洲曲》、《木兰诗》的特点。
6、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地位;鲍照诗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7、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永明体”的兴起、特点及代表作家;谢朓对山水诗的贡献;沈约在诗史上的贡献;何逊、阴铿的诗歌;齐梁诗人集团;南朝“宫体”诗的特点、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8、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北朝文化与文学;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的创作分期及诗文成就。
9、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齐梁新变之风;《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10、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编撰及其文学成就。
(四)隋唐五代文学
1、绪论:唐诗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及上官体;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文章四友及杜审言的诗歌成就;沈佺期、宋之问与五律的定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3、盛唐的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王昌龄、崔颢等人的作品;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边塞诗。
4、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七言绝句的特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5、杜甫:杜甫的家世、生平与思想;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杜甫诗的地位及影响。
6、大历诗风: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风;刘长卿与韦应物的诗歌特色;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与李益的边塞诗;大历时期诗歌内容与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
7、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诗歌主张及艺术风格;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孟郊、贾岛等人的诗歌特点;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特征;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8、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生平、思想、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特点;《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居易闲适诗及影响;新乐府运动;元和体。
9、唐代散文:唐代政治变革与文体文风改革的内在联系;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10、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传奇的嬗变及其繁荣的原因;唐传奇发展阶段的概貌及代表作品;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俗讲与变文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11、晚唐诗歌与李商隐: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题材内容;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李商隐诗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
12、唐五代词: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与花间词;温庭筠及韦庄词;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五)宋代文学
1、绪论: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理学与宋代文学的关系;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2、宋初文学: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白体诗、晚唐体诗、西昆体诗歌的特点;欧阳修的诗文革新主张及评价;.欧阳修诗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地位;王安石诗文的风格特点;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人的创作。
3、北宋前期词:宋初词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范仲淹、张先词对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
4、苏轼: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诗歌;苏轼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6、北宋中后期词坛:黄庭坚、晁补之的词作;晏几道、秦观、贺铸对晏欧词风的继承与创新;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
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的词论及其作品;朱淑真的词作;张元干、岳飞等词人及其作品。
8、陆游等中兴诗人:陆游的家世生平、爱国思想、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陆游的影响;诚斋体的主要特点;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弃疾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辛词的境界的拓展;辛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的地位和影响;辛派词人。
10、宋末词坛:姜夔及其词作;吴文英及其词作;宋末其他词人。
11、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南宋的四六。
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英雄诗人与遗民诗人;元好问纪乱诗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
(六)元代文学
1、绪论:元代的社会概况;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文学特征。
2、元杂剧的兴盛:戏曲的起源与杂剧的出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杂剧的体制特点。
3、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个性;关汉卿杂剧创作概况;《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4、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故事的演进;《西厢记》的思想意义、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5、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白朴与《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及神仙道化剧;《赵氏孤儿》的传播与影响;《倩女离魂》等元代后期杂剧。
6、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的体制特点与题材特点;《琵琶记》创作意图;《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及艺术成就;四大南戏及其他。
7、元代散曲与诗文:散曲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元代前后期散曲创作概况;马致远、张可久、张养浩等散曲代表作家及作品;元代诗文概况。
(七)明代文学
1、绪论: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2、《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章回体小说的形成与特点;《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主旨;《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影响。
3、《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主旨;《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的影响。
4、《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西游记》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5、《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金瓶梅》对世情小说的影响。
6、“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话本与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贡献;三言二拍的时代特征及其意义;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明代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7、明代杂剧:明初杂剧创作;康海、王九思的杂剧创作;徐渭及其《四声猿》。
8、明代传奇:明初传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汤沈之争。
9、汤显祖: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临川四梦;《牡丹亭》的思想意蕴及其成就;汤显祖的地位及影响。
10、明代诗文:明初诗歌与宋濂、刘基的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明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及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与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变革及局限;晚明小品文;明末复社与几社。
(八)清代文学
1、绪论: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2、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遗民诗人;清初古文三大家;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吴伟业及其“梅村体”;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纳兰词的风格特点;王士禛“神韵说”与康熙诗坛。
3、清初戏曲与南洪北孔:清初吴伟业、尤侗的戏剧创作;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群的创作;李渔风情喜剧;洪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
4、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李渔的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5、《聊斋志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狐鬼世界的建构与内涵;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6、《儒林外史》: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个性;《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7、《红楼梦》: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红楼梦》的思想意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影响;红学简史。
8、清中叶文学:袁枚及“性灵派”;桐城派及其流变;骈文的复兴和汪中;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李汝珍与《镜花缘》;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再生缘》及讲唱文学的盛行。
9、晚清文学:西学东渐与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龚自珍的诗文创作内容与特点;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曾国藩“湘乡派”与桐城古文的余响;梁启超的新文体;南社诗人与“同光体”诗歌;“清季四大词人”;小说界革命与晚清谴责小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等编著:《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2、朱东润等编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考试科目代码:J204
考试科目名称:外国文学史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思维能力辨别是非,分清善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古代文学史,20%(20分)
1、古代文学
考试内容:
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
考试要求:
(1)了解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及其在欧洲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2)了解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成就。
(3)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繁荣发展,三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品。
(4)了解《埃涅阿斯纪》的文学成就。
2、中世纪文学
考试内容:
骑士文学;但丁与《神曲》。
考试要求:
(1)理解骑士文学的基本类别与特点。
(2)论述但丁《神曲》的新旧双重性。。
(二)近代文学,50%(50分)
1、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考试内容: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莎士比亚
考试要求:
(1)了解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
(2)理解《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关系。
(3)理解哈姆雷特的踌躇延宕的原因;论述《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论述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
2、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巴洛克文学、莫里哀的喜剧。
考试要求:
(1)了解巴洛克文学的起源、主要特征及其与现代派文学的关联。
(2)理解莫里哀喜剧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3、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启蒙主义文学、狂飙突进运动、卢梭、歌德
考试要求:
(1)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并能适当评判。
(2)了解狂飙突进运动的基本情况。
(3)了解歌德创作的基本情况;理解歌德《浮士德》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雨果、拜伦、麦尔维尔
考试要求:
(1)了解欧洲与美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
(2)了解拜伦的东方叙事组诗、拜伦式的英雄。
(3)论述雨果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特殊地位;论述《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艺术风格。
(4)论述麦尔维尔《白鲸》主题与艺术特征
5、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19世纪现实主义的基本情况。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哈代、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吐温、易卜生等人的主要文学成就。
考试要求:
(1)了解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
(2)理解司汤达《红与黑》的主题与艺术特征。
(3)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构思、基本主题与艺术特点;掌握《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高老头等形象。
(4)理解狄更斯的创作特色及其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5)论述哈代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6)了解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与“多余人”。
(7)了解托尔斯泰的三大长篇小说。论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列文这两条线索的关系。理解《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复活”。
(8)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题与艺术风格。
(9)了解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主题及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三)现当代文学,30%(30分)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劳伦斯、海明威。
考试要求:
(1)了解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2)了解劳伦斯成名作《儿子与情人》的主题与艺术;理解劳伦斯创作中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性。
(3)理解海明威创作中的个性化特点。
2、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卡夫卡、奥尼尔、乔伊斯、福克纳。
考试要求:
(1)论述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理解卡夫卡创作中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3)了解奥尼尔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理解奥尼尔《毛猿》的主题和表现方式。
(4)理解《尤利西斯》中的神话隐喻结构;论述《尤利西斯》对传统小说的创造性突破。
(5)了解福克纳的创作情况;理解《喧哗与骚动》中的结构与表现手法。
3、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与基本特征、萨特、贝克特、海勒、马尔克斯。
考试要求:
(1)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3)了解荒诞派戏剧的基本主张;理解贝克特《等待戈多》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4)理解黑色幽默在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体现。
(5)理解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及其意义。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