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研究生招生持续扩张,专硕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来源:研线网   责任编辑:刘艳欣  时间:2021-05-22

2.1  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

从每年的招生规模增长率来看,2010年至2019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2017年的增长率最大,为22.45%,主要是因为非全日制纳入统考;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率小于硕士研究生,2018年博士招生规模增长率最高,为13.86%。

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

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

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

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

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

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引导建设高校和学科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前新增的学科主要为电子信息、生物与医学、资源与环境等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目的就是落实研究生改革举措,优化专业布局,适应新时代产业变革,加速培养服务社会及经济发展急需人才。

2.2  “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大幅增加

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

“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

北京理工大学从2018年开始招生计划数持续上涨,四年间累计增加了900人,2021年达到4900人。

东南大学近几年的招生规模在持续增长,2021年招生计划数达到6000人,比2017年增加了2000人。

复旦大学2017至2021年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1年招生计划数达到7500人,较2020年大幅增加1100人,较2017年增加2000人。

2.3  专业硕士研究生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2009-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增长情况如图:

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

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专业学位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业硕士将成为硕士层次研究生教育的主流。

2.4  博士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

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幅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

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博士生统筹招生、贯通培养,使其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2020年9月4日,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

2.4.1  专业博士加快规模扩张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案要求,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专业学位倾斜,每年常规增量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博士专业学位发展。

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十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在2018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中,临床医学占比最高,为50.1%,工程占比第二,为31.2%。

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外是因为大多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

2.5  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
2.5.1  高校非全日制招生计划缩减,各专业招生完成率差异较大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

河海大学2019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人,占总招生计划的25%,到2021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人,占总招生计划的17.6%,较2019年减少了7.4%。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郑州大学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也不断降低。

从2019年至2021年,天津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量变化较小,基本在4500人左右,而非全日制硕士招生计划从2019年1930人降到2021年1080人,比例降低了11.4%。

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均为1.4:1。

2020年,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财经学院的实际录取人数均高于招生计划人数,而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则没有完成计划。

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

2.5.2  专业硕士招生向非全日制倾斜

近年来,部分高校的专业硕士招生逐步向非全日制倾斜,部分专业学位取消了全日制招生。据南京大学招生计划显示,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计划招收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30人,应用心理专业计划招收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30人。2021年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都取消全日制招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分别为30人和40人。

重庆大学会计专硕在202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45人、非全日制75人,2021年取消全日制招生,招收非全日制60人。

2.5.3  八成非全日制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过歧视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因为学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过歧视。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在面向招生单位的调查中显示,52%的招生单位认为全日制的培养质量比非全日制更高,两者差异明显,33%认为全日制的培养质量比非全日制高,但不明显,10%认为非全日制培养质量与全日制基本一致,5%认为非全日制培养质量比全日制高,但不明显。也就是说有近半数招生单位认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质量基本一致,即使有差异,也不明显。

非全日制歧视的最大原因是非全日制质量不如全日制。但在我们的走访中,显然存在一些用人单位还在用2017年合并前的非全日制的尺子量今天招考合并后的非全日制的现象,并不完全了解此非全日制非彼非全日制。

显然,国家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政策引导,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介绍2017年研究生招生改革后的情况,扭转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印象。

为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教育部下发多条相关政策。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020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

然而执行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相同标准时间较短, 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知仍有所偏差,偏见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除。另外,作为培养单位,如何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符合新形势下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的要求也至关重要。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一种提供学位教育的终身学习,应该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2.6  各学科招生规模呈不同程度上涨趋势

近三年各学科招生人数变化有所差异。从各学科招生人数来看,哲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幅度最大,增幅为18.9%;其次是农学,增幅达9.1%;法学、工学、艺术学学科增幅都在7%左右。理学、管理学、历史学增幅较小,在3%左右,变化趋势不大。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2021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研究生招生持续扩张,专硕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录取名单

扫码添加研线老师,打牢基础
2024考研备考择校指导

关闭

研线网

考研调剂

关闭

研线网